51小说网

51小说网>清妖 鞑子 > 第131章 有福大帅就有赵大帅(第1页)

第131章 有福大帅就有赵大帅(第1页)

对于皖北地区活动的盐匪巨枭谢鸿仪、杨彪二人,赵安曾经出于朴素的“阶级感情”想要招安二人。

不是造反者天然同情造反者,而是谢、杨二人有点侠盗意味,规定手下“只贩私,不抢劫”,甚至还时不时的接济地方贫民,加之贩的又是比官价低许多的私盐,故而在皖北地区拥有非常不错的民众基础。

官兵跟这帮盐匪比起来,反而更像土匪。

某种程度上,谢、杨二人有点像赵安前世曾经盘踞在江西那座盛山的“王袁”,或者说像手拿两把菜刀就敢闹的那位,属于可以团结争取的力量,合作的好甚至可以成为鼎定天下的王霸力量。

而能不顾官府禁令铤而走险卖私盐的肯定是敢于拼命的亡命徒,这帮人天生不怕死,安徽绿营战斗力又实在太差,再有百姓支持,这就导致地方官府对谢、杨二贼多次围剿都遭失败。

据前番被捕后变节的白莲教徒刘宝供认,谢、杨麾下的盐匪有3000多人,二人不仅都被白莲教主刘之协发展为弟子,刘之协还将早年其师傅刘松秘密打制的一批兵器交给谢、杨用于壮大力量,似乎是想将谢、杨二人麾下亡命徒打造为湖北深山老林中正在秘密训练的“天运军”。

如果不是这次有教中“激进派”在宿州冒然起事被赵安及时镇压,给刘之协两三年时间苦心经营,安徽白莲教军或许还真能成为和湖北、四川一样的主力。

那样一来,这场白莲大起义波及的范围、影响的人口以及整个规模,都将比赵安前世来的更为激烈、更大。

要知道白莲教大起义之所以失败除了领导层不固定,缺乏有效指挥外,也与他们始终在川、陕、鄂、豫流动作战有关,自始至终既没有威胁到中原腹心之地,也没有威胁到东南财赋之地。

但要是有了安徽就不一样了,左能切断漕运,右能兵进江南,掀起的声势只怕能与“三藩起义”一拼。

若赵安没有任职安徽,或许会暗中鼓励甚至直接策应起义,想着法子把安徽搞乱,从而坐收渔翁之利,但现在安徽在他手中,是“小贷党”重点经营的根据地,自是不允许安徽的白莲教死灰复燃。

如此,只能牺牲谢、杨二人。

哪怕他们是心怀故明的义士,也得将二人诛杀。

可惜了,赵安原本想着以招抚稳定局面,再将谢、杨二人手中力量消化成为坚定的反清力量,没想到对方竟如此不识抬举。

这不仅是对赵安个人权威的挑衅,更是对安徽正在起步的工商环境巨大威胁。

皖南、皖北都是赵安经营的重中之重,皖北经济虽不如皖南,但皖北紧邻产盐区的苏北,更是进入中原的桥头堡,且还关系漕运安全,赵安就算再怎么养寇,也不可能允许已经加入白莲教的谢、杨二人盘踞在此。

二人为何不肯接受招安,难道是因为赵安给的利益不够?

答案肯定不是!

赵安给的利益已经相当诚意了,可以说是不仅帮谢、杨二人洗白身份让他们成为清朝的中高层军官,还给了他们合法盐商外衣继续捞取盐利,怎么看,能给到的都给到了。

然而二人还是拒绝招安,那只能是一个原因了,就是骨子里不相信官府。

又或许是《水浒传》看多了吧。

招安,是投降主义,投降主义是没有好下场的。

换成赵安,恐怕也会选择不合作。

谁知道你赵大人说话算不算数的,万一人家带兄弟下山来投,转眼就被你活埋了呢?

读书人都黑。

大儒,更“阴”的很,心也狠。

曾、左、李都曾大规模屠过投降的太平军。

而且,谢、杨二人也有不合作的底气。

3000多盐匪看着人数不多,实际战斗力至少顶一万左右清军,再有白莲教的“宗教”加成,当地百姓的支持,想要剿灭他们,赵安至少要抽调一万二千名绿营兵参战。

整个安徽绿营现在有多少兵呢?

皖北的淮北镇约有六千人左右,皖南的寿春镇约有七千余人,加上巡抚直接指挥的抚标,总兵力只有一万五千人左右。

前番皖北大灾时,淮北镇有不少损失,目前战兵实额可能只有四千人。寿春镇倒是没什么损失,但白莲教乱结束后就被赵安以署理巡抚名义调回原驻防区,原因是淮南兵在皖北也是烧杀抢掠,干的坏事不比抚标少。

根本原因就是一个“客”字在做怪。

也是清军的传统“美德”。

只要不是本地的兵,过来之后哪怕是收复失地也要把当地的百姓先屠一遍,不是失复失地单纯路过也会鸡飞狗跳一路。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