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波德莱尔的作品,米哈伊尔当然是看过很多的,即便是他早期的一些艺术评论也同样有所了解,因此在简简单单一招破了波德莱尔的防后,米哈伊尔便就波德莱尔这一时期的一些文章具体谈了一下。
如此一来,即便波德莱尔还想矜持那么一下,但面对米哈伊尔的那张脸,波德莱尔终究还是忍不住回道:
“谢谢您的称赞,我前些天才刚刚看了您的戏剧,非常的精彩,难以想象这竟然是您的第一部戏剧作品,再就是您的诗歌了,同样令人难以忘怀”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波德莱尔很喜欢米哈伊尔的戏剧和诗歌作品,但像《八十天环游世界》和《海底两万里》这种作品,波德莱尔无疑是持批评态度的。
只因对他而言,这样的确实很难称得上是艺术,也正因此,当他首次听说米哈伊尔这位俄国作家的名字的时候,比起称赞他倒是更想讥讽。
事到如今,波德莱尔只能说幸好他没有这么做,毕竟自从米哈伊尔来到巴黎后,他几乎是以极快的速度向巴黎证明了他并非那种只会迎合大众情绪的平庸作家,而是真的能够在艺术的殿堂里占据一席之地。
而在简单的聊了一会儿后,终于是渐渐放弃了矜持的波德莱尔忍不住开口问道:
“那么米哈伊尔先生,尽管我已经看了您的论文看了很多天,并且也感受到了很多东西,但是我还是想问,您是否已经有了能够承载您的思想的作品?
恕我直言,巴黎有许多人都对您的理论产生了兴趣,但倘若没有具体的作品作为载体,终究还是无法让人真正的信服。
而您的那些理论当中,我最好奇的无疑就是如何突破浪漫主义的表象,而通过象征和暗示来表现超验的、内在的精神世界?而这种深刻的感觉又如何通过多义和模糊的意象表达出来?或者说诗歌真的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吗?”
当波德莱尔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在场的其它一些诗人无疑也是牢牢关注着米哈伊尔的反应和动向。
坦白说,米哈伊尔所提出的新诗歌理论对于巴黎那些想要在艺术上有所突破的年轻人们来说,无疑具有很强的诱惑力。
毕竟一方面这些理论冲破了浪漫主义的框架,在浪漫主义的基础上看向了更深的地方,另一方面这一理论听起来又相当的有逼格,诗歌竟然能够冲破某种限制、进入到永恒的境界吗?
大概没有任何一位诗人能够抵抗得了这种诱惑。
而面对这些问题,坐在最前面的米哈伊尔先是摇了摇头道:“首先我要说的是,理论从来都只是理论,它并不能真正涵盖复杂的艺术创作过程,而我真正希望的是它能够激发诗人们的创作灵感,让他们更有勇气去探索新的方向。
至于你说的具体的作品”
看着在场的众人,米哈伊尔先是缓缓吐出一个意义不明的名字:“《严重的时刻》”。
紧接着,米哈伊尔便用某种几乎堪称庄严和神圣的语调缓缓念道: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哭
无缘无故在世上哭
在哭我
此刻有谁在夜间某处笑
无缘无故在夜间笑
在笑我”
此刻究竟是哪一刻?有谁到底是谁?某处又究竟是何处?哭和笑又究竟是何种意味?为何无缘无故?
仅仅一瞬间,在场几乎所有人便明白了究竟何为象征,究竟何为多义和模糊的意象。
不等众人继续展开联想,米哈伊尔就已经开口将这首简短的诗歌念完: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走
无缘无故在世上走
走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死
无缘无故在世上死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