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51小说网>中国古代名人传记有哪些书 > 第269章 何进(第1页)

第269章 何进(第1页)

在东汉末年的历史转折点上,有一个人物始终笼罩在争议的迷雾中——大将军何进。

他出身屠户,却凭借外戚身份权倾朝野;他试图铲除宦官集团,却最终身死宫闱,成为引爆天下大乱的导火索。

陈寿在《三国志》中称他“无大才略,欲诛宦官而不果”,范晔《后汉书》则叹息其“志虽忠而术颇疏”。

这位从市井屠户到帝国最高军事长官的传奇人物,究竟如何在权力的巅峰跌落,又为何成为汉末乱世的加速器?

拨开历史的尘埃,我们或许能在史料的缝隙中,窥见这位悲剧权臣复杂而矛盾的一生。

何进的出身,在东汉末年的权贵阶层中堪称异类。

《后汉书·何进传》明确记载其“家本屠者,以妹入掖庭为贵人,有宠,进得任为郎中”。

这短短数语,勾勒出一个底层平民凭借裙带关系跻身仕途的起点。

东汉的屠户属于“贱业”,社会地位低下,《汉书·食货志》曾记载“屠沽,小人之业”,可见当时社会对屠户的轻视。

何进早年在南阳宛城(今河南南阳)操持屠刀的岁月,不仅让他沾染了市井的粗犷习气,更塑造了他对权力既渴望又敬畏的复杂心态。

宛城作为南阳郡治所,是东汉的商业重镇,市井文化繁荣。

据《南阳府志》记载,何进的屠户生意颇具规模,“每日宰牲十数头,往来买者络绎”,这让他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与人脉。

市井生涯教会他察言观色的本领,也让他懂得如何用利益拉拢人心——这种特质在他日后的政治博弈中,既成为优势,也埋下隐患。

相传他年轻时曾为保护同乡免受豪强欺凌,独自与数十人对峙,虽身负重伤却始终不退,此事让他在宛城百姓中赢得“勇毅”之名。

何进的命运转折点,始于他同父异母的妹妹何氏被选入宫中。

东汉的选妃制度虽看重家世,但灵帝时期朝政腐败,选官制度崩坏,为寒门女子入宫提供了机会。

据《后汉书·皇后纪》记载,何氏“身长七尺一寸,姿貌绝异”,因能歌善舞得到汉灵帝刘宏的宠爱,于光和三年(公元180年)被册封为贵人。

当时灵帝的皇后宋氏因遭宦官诬陷被废,何贵人逐渐成为后宫最受宠的女性。

更重要的是,她为灵帝诞下了长子刘辩,这让“母凭子贵”的何氏地位更加稳固。

作为外戚的何进,也随之迎来仕途的飞跃:从郎中到虎贲中郎将,再到颍川太守,短短数年便从地方小官晋升为朝廷重臣。

颍川是东汉士族的聚集地,荀彧、陈群等世家子弟均出自此地。

何进在颍川太守任上,表现出难得的谦逊——他主动拜访当地名士,虚心请教治理之道,甚至将部分田产捐赠给贫困士子。

这种姿态让他初步获得士族阶层的认可,也为他日后与袁绍等世家子弟合作奠定了基础。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天下震动。

张角率领的黄巾军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短短数月便席卷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

灵帝任命何进为大将军,封慎侯,率左右羽林军镇守京师,负责统筹全国平叛事宜。

这是何进首次掌握军权,也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在平定黄巾起义的过程中,何进展现出一定的军事才能:他一方面调兵遣将镇压各地叛乱,命皇甫嵩、朱儁等名将分路出击;另一方面采纳袁绍的建议,在京师周边部署重兵,设置函谷关、伊阙关等七关防线,防止叛军偷袭。

他还推行“坚壁清野”策略,将洛阳周边百姓迁入城内,断绝叛军的补给来源。

这些措施虽未能彻底根除黄巾之乱,却有效保卫了京师安全,也让何进的声望达到新的高度。

值得注意的是,何进在平叛期间有意识地提拔寒门将领,如出身底层的傅燮、鲍信等人,均得到他的重用。

这种做法既体现了他对底层人才的同情,也暗含着培养私人势力的意图。

但同时,他也不得不依赖袁绍、袁术等世家子弟的支持——这种对士族集团的依赖,最终成为他无法摆脱的枷锁。

黄巾起义后,东汉王朝陷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